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證實,南極洲的海床甲烷首次發(fā)生主動泄漏。該小組在《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》上發(fā)表的論文中,描述了他們前往羅斯海McMurdo Sound的Cinder Cones之行,以及為什么他們認為這標志著全球變暖的嚴重影響。
科學家認為,在南極洲沿海海底下有大量甲烷被封存。據(jù)信,它是從海底沉積物下方的藻類腐爛發(fā)展而來的。而且它可能已經(jīng)存在了很長時間。隨著地球變暖,科學家開始擔心如果上方的水變暖會釋放出甲烷。而且如果發(fā)生這種情況,他們擔心會釋放出大量甲烷,以至于無法回收—地球?qū)⒆兣?,超出我們的生存能力?/p>
研究人員指出,煤渣錐處的甲烷泄漏不在正在變暖的海洋中。因此,泄漏的原因是一個謎。更令人關(guān)注的是海底微生物的反應(yīng)。先前的研究表明,當海底的其他部分開始釋放甲烷時,微生物就會進入并吞噬甲烷,從而阻止了甲烷進入地面和進入大氣。他們指出,煤渣錐已經(jīng)泄漏至少五年了,但到目前為止,食用甲烷的微生物尚未入侵。因此,甲烷幾乎肯定會進入大氣。他們指出,之所以如此令人擔憂,是因為它表明,如果南極洲海底的其他部分由于變暖而開始滲入甲烷,則微生物可能無法足夠快地移入該區(qū)域以阻止大量氣體的產(chǎn)生。它進入大氣。他們計劃繼續(xù)監(jiān)控Cinder Cones的滲漏,并指出微生物可能還要再花五年的時間才能進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