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個航天日,好未來旗下的“學而思太空計劃”與孩子一起筑夢星辰大海!在4月24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首個火星車大名,終于官宣,名叫“祝融”。
沒錯,就是取自古代三皇五帝的“五帝”之一——“赤帝”祝融?!抖Y記》曰:“孟夏之月,其帝炎帝,其神祝融”。相傳,就是他教會大家使用火焰和留存火種,為黎民百姓帶來光明和溫暖,后世尊其為“火神”。以火神的名字命名第一輛火星車,是現(xiàn)代科學與傳統(tǒng)文化的跨時空融合,體現(xiàn)著航天人的科學夢想和浪漫情懷,彰顯著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。這一名字寓意點燃我國行星科學的火種,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、宇宙未知的接續(xù)探索和自我超越。“祝”,表達對人類踏進星辰大海征程的美好祝愿,激勵航天人追逐夢想、勇于探索。“融”,體現(xiàn)融合、協(xié)作,表達人和平利用太空、增進人類福祉的格局和愿景,融合國內(nèi)、國際,融合歷史、現(xiàn)代和未來,為人類社會和諧發(fā)展做出航天人的貢獻。
僅僅是看到這兩個漢字,就知道探火之旅,未來可期!
而這已經(jīng)不是航天界第一次因為“名字”刷屏了!回顧以往,我國的衛(wèi)星、飛船、火箭、探測器……等每一個名字都很有故事:
我們的第一顆衛(wèi)星,名叫東方紅我們的第一艘飛船,名叫神州而把它們送往太空的火箭,名叫長征我們的登月探測器,名叫嫦娥我們的月球車,名叫玉兔而嫦娥和玉兔在月球的著陸點,名叫廣寒宮我們的火星探測衛(wèi)星,名叫螢火我們的火星探測器,名叫天問我們的航天站,名叫天宮
你或許難以搞懂航天事業(yè)這一艱深領域,但一定能感受到這些名字背后的熾烈熱愛。
將古代傳說化為現(xiàn)實奇跡、把精神火種送上蒼穹宇宙,若干年來,航天人將根植于血脈中的報國情懷和凌云之志,彰顯得淋漓盡致,而學而思網(wǎng)校,也在陪伴著這群熱血的航天人,讓他們的熱愛,薪火相傳。
今年春節(jié)前夕,“天問一號”探測器成功入軌火星,順利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(wèi)星,舉國歡慶“火星年”的同時,好未來不少孩子也萌生了千奇百怪的疑問——
在火星上,一年有多長?
在火星上,怎么過年?
在火星上貼福字,還用蹬小板凳嗎?
在火星上煮餃子,能煮熟嗎?
火星上放鞭炮,能點著嗎?
針對這些可可愛愛的小問題,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網(wǎng)校物理老師做了深入淺出的科普。
2021年央視春晚,一支名叫《向祖國報告》的特別節(jié)目請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4位航天總師,分別代表探月、載人、北斗、探火四大工程,向全國人民拜年。
(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,圖片來自:央視新聞直播“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”)
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網(wǎng)校語文老師特意寫文章,介紹節(jié)目中登場的航天大拿。
(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,圖片來自:央視新聞直播“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”)
你不知道這些樸素低調(diào)的工程師,能成為多少孩子的榜樣;也不知道這些擁有榜樣的孩子,能取得多么驚人的進步。
在過去的三月,天問一號拍下的火星側(cè)顏照被公布,好未來網(wǎng)校老師們趁著課間休息時間,一張張給好未來的孩子們展示并講解。
你不知道這些月牙一樣的小照片,會出現(xiàn)在多少孩子的夢里;也不知道這些有夢的孩子,能鑄造多么輝煌的未來。
總有人問我們,星空如此遙遠,為何總要仰望?借用劉慈欣在《朝聞道》中的一段話,我回答你:
科學家問監(jiān)視各宇宙文明的排險者:“你們是從何時起開始注意到人類呢?普朗克時代嗎?”排險者搖搖頭。“那么是牛頓時代?也不是?!不可能遠到亞里士多德時代吧?”排險者:“是距今37萬年前……這個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時間超過了預警閥值,已對宇宙表現(xiàn)出了充分的好奇。”
這份好奇心,正是人類文明的開端。而好未來每一個孩子,都有天生的好奇心,這是他們求知的啟始、學習的動力、進步的源泉。好未來為了保護這份珍貴的好奇心,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網(wǎng)校不僅僅著眼于登月探火,還將為好未來的孩子們開展關于空間站的科普直播講座。
近日,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網(wǎng)校將邀請航天大咖與好未來網(wǎng)校名師一起開展直播課,在好未來課上不僅能學到關于空間站的趣味知識,還能點燃好未來的孩子們對宇宙的求知欲!妙趣橫生、寓教于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