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”的下句是:小狐汔濟濡其尾。故曰時乎,時不再來。終終始始,是謂君子。
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”出自黃庭堅的《贈元發(fā)弟放言》,原文如下:
虧功一簣,未成丘山。
鑿井九階,不次水澤。
行百里者半九十,小狐汔濟濡其尾。
故曰時乎,時不再來。
終終始始,是謂君子。
《贈元發(fā)弟放言》的翻譯譯文
差一筐土的努力,也會堆不成山丘。
打井即便打了九成,也打不到泉水。
一百里走了九十里,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。
小狐貍渡河,幾乎就要渡過了,結(jié)果還是顛簸掙扎,險象環(huán)生,連尾巴都弄濕了。
所以說時機稍縱即逝、時光一去不回。
君子應該始終如一、慎重警醒。
注釋
簣:盛土的筐子。
汔:接近。
濟:過河,渡。
來源:高三網(wǎng)
能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,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“絆腳石”。這樣,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,相信通過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哪里這篇文章能幫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,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