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使自動駕駛汽車成為日常生活,他們需要安全無誤地相互導航,而不會撞車或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擁堵。
為了幫助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(fā)了第一種具有無沖突,無死鎖保證的分散算法。
研究人員在模擬1,024個機器人以及在實驗室中由100個真實機器人組成的群體中測試了該算法。機器人可以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(nèi)可靠,安全,高效地收斂以形成預定形狀。
負責這項研究的西北航空的邁克爾·魯賓斯坦說:“如果您在路上有許多自動駕駛汽車,您不希望它們彼此碰撞或陷入僵局。”“通過了解如何控制群體機器人來形成形狀,我們可以了解如何控制自動駕駛車隊之間的相互作用。”
該論文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發(fā)表在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》雜志上。魯賓斯坦(Rubenstein)是西北麥考密克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專業(yè)的Lisa Wissner-Slivka和Benjamin Slivka教授。
與一臺大型機器人或一臺帶引線機器人的小型機器人相比,小型機器人的優(yōu)勢在于缺乏集中控制,而集中控制卻很快就會成為故障的中心。魯賓斯坦的分散算法可起到故障保護作用。
魯賓斯坦說:“如果系統(tǒng)是集中式的,并且機器人停止工作,那么整個系統(tǒng)就會失效。”“在分散式系統(tǒng)中,沒有領導者告訴其他所有機器人該怎么做。每個機器人都做出自己的決定。如果一個機器人在一個集群中失敗,該集群仍然可以完成任務。”
盡管如此,機器人仍需要協(xié)調(diào)以避免碰撞和死鎖。為此,該算法將機器人下方的地面視為網(wǎng)格。通過使用類似于GPS的技術,每個機器人都可以知道它在網(wǎng)格上的位置。
在決定移動位置之前,每個機器人都使用傳感器與鄰居進行通訊,以確定網(wǎng)格中附近的空間是否空置或有人居住。
魯賓斯坦說:“機器人會拒絕移動到某個地點,直到該地點是免費的,直到他們知道沒有其他機器人移動到該地點為止。”“他們很小心,并提前預留了空間。”